1.三岁半孩子如何教育 小孩要怎么教育 早期育儿
第一,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。
在幼儿阶段,不需要孩子识多少字,数几个数。让孩子们多动手、多表达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。比如在生活中可以让幼儿手工锻炼,儿童的智慧在指尖。同时,生活中让幼儿自己练习穿衣服、穿袜子,自己练习拿勺子吃饭等等,培养幼儿自理能力。
第二, 感知认识和安全意识。
生活中应该让孩子有安全意识,这也是健康的基础之一。比如在生活中,大人经常怕孩子碰到暖壶。家长可以拿一杯热水(不要太烫),让每一个孩子伸手试一下,然后告诉他们这就叫“热”。太热就会烫伤,暖壶不能碰,不能玩。用这样的例子让幼儿认识的更多。
第三, 礼貌、谦让,要有同情心。
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对人要有礼貌,不讲脏话,懂得谦让。幼儿园的滑梯、蹦蹦床,玩的有顺序,不抢,不打。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,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也至关重要。
补充知识,家长可以参考:
英国最近一项研究表明,家长既要对孩子严格要求,又要温柔关怀。这是培养高素质孩子的关键,尤其是培养女孩。研究人员认为,最佳方法包括:父母要求孩子的表现与年龄相符,制定纪律,监督他们的行为。同时还要非常了解孩子的需求,并作出回应,既善于倾听,又能与孩子温和地交流。如果父母教育"不温不火”,没有给予足够关怀和监督,会使女孩有性格缺陷,可能缺乏信心,甚至吸毒。父母教育"点到为止”,只能教出"差不多”的孩子。
伦敦教育研究所的报告说:"大量的研究确认,更好的教育才能教导出行为更规范、更有能力的孩子。” 报告的作者说:"我们需要向父母提供支持,改进他们的教育方式,让孩子不会处于危险境地。”心态好社交好的母亲,培养的孩子更出色。研究报告说:"父母的个性(如为人处事的态度)、是否母乳喂养、育儿方法,对培养孩子都很重要。”
研究发现,母亲如果母乳喂养,心态良好,社交活跃,育儿方法会相对更合适,对孩子更关心,和孩子沟通会更有效。
2.3岁半的宝宝怎么教育
小孩么,得哄着来。
家长不能打孩子,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。三岁半应该多少能理解一些道理的,不过家长要将道理讲得具体些,不能说不吃饭不是好孩子这种话,这对孩子一点诱惑力都没有。
多和孩子玩,边玩边和孩子聊天,问问孩子为什么就不吃亏,不学习什么的。孩子小但也有点小思维,家长掌握了孩子的想法之后,就好教育孩子了。
打孩子会使孩子产生对家长的抗拒心理,孩子如果不喜欢父母,那父母得多失败。家长要知道,小孩子是没有错的,孩子的所有错误都是家长的错,家长没教孩子怎么做,孩子凭自己感觉,无论做错什么都是对的。
这是孩子的成长过程,探索过程。这个时候家长在旁边稍加指导,孩子的思想会健康成长。
没事多夸夸自己的宝宝,你夸他他也就不好意思再和你闹了,宝宝虽小但也有虚荣心,也爱面子。最重要是教育孩子要有耐心,好宝宝是家长耐心和鼓励培养出来的,打孩子绝对是愚蠢的家长,而且孩子挨打也不会改错。
希望你的宝宝会进步!!。
3.三岁半宝宝的教育
带好孩子、管好孩子、教育孩子听话必备的14大家教法宝:1、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-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。
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,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,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。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%,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,生命的第二年,学习25%,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。
2、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,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,孩子的不良行为,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。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。
3、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,心智是果;灵是灯,心智是光。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。
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(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),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,只能是本末倒置,孩子长大成人后,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,道德发展受到阻碍。 4、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,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,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。
管束要有权威: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,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,一定要有权威性。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,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。
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,当然,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。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。
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: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,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。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,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,再与他进行讨论。
这样做,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。不要惩罚得太多: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,要把孩子管好,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。
5、用积极鼓励的方法,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。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。
当然,在这方面,身教胜于言传,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。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。
因此,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,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,让孩子去做另一套。只有我们以身作则,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,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。
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"能力”:我有能力;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;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。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,发展出勇气、信仰、自信、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。
反之,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,自责、羞辱、愤怒、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。 6、接纳、确认孩子的各种情绪(尤其是消极的) 当父母否认孩子的感觉时,孩子觉得他得不到理解。
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,他的感觉舒畅了,他的行为才会良好,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。 倾听孩子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,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,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。
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,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,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。与孩子说话,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。
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,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,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。而对我们来讲,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,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
因此,当孩子与我们谈话时,我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。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,他可以感受到他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,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们。
7、设立明确家规,定期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,哪些是该做的,哪些是不该做的,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。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,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,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,将家规贴出来。
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。一旦建立,就应坚决执行,每隔一段时间,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。
定期召开家庭会议,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,发展民主,相互尊重,享受爱的氛围。 8、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 随着孩子的成长,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。
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;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,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。给孩子一定的自由,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,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,爱我们。
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,通过提供选择,可以避免紧张气氛,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。如"睡觉时间到了,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,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?”"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,还是蓝色的T恤?(如孩子两者都不选,父母可问:"是我帮你选,还是你自己选?”)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,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。
9、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,儿童通过游戏学习 儿童通过接触具体的、仿真的与生活有关的东西学习,需要与同伴、成人和环境互动交流,游戏使儿童放松且发展专注的工作态度。在5岁之前不应过早开始对字母数字等符号的专门练习,这样会限制孩子的思维,因为幼童的心智还没成熟,对抽象的概念还无法理解。
10、正面告诉孩。